瞞采場瞞過了評估 躲整治躲不了禍端——山西代縣大紅才鐵礦“12.16”重大事故透析
2003年12月16日,山西省忻州市代縣一鐵礦發(fā)生一起砸死4人的重大事故。事故發(fā)生在當天17時左右。當時,鄭大明等4名陜西籍民工正在大紅才鐵礦5號采場南采點進行打眼作業(yè),突然上方礦體崩落,4人全部遇難。
事發(fā)后,代縣縣委、縣政府作出決定:全縣所有非煤礦山立即停產進行安全整頓。由縣安監(jiān)部門組成的事故調查組,經認真調查,初步認定這是一起違章組織開采、違章作業(yè),形成高邊坡閃巖,致使礦體坍塌,導致人員傷亡的重大責任事故。
礦體隨時可能坍塌
大紅才鐵礦是一家私人獨資企業(yè),年開采鐵礦20萬噸。法入代表為孫國文,礦主為曾在國有大礦當過中層干部的陳果亮。12月18日上午,調查組詢問了陳果亮。
陳果亮起初并沒有意識到事態(tài)的嚴重性,只是一口一個“給各級領導添了些麻煩”來敷衍。調查人員問他對事故有何認識。他回答道:“主要是工人不操心。”直到聽說要停他的選場(陳果亮還是當地一選鐵精粉廠的大股東,該廠年產鐵精粉10萬噸)時,他的態(tài)度才變得誠懇起來,承認自己平常對工人們安全生產知識講得少,自己的安全意識差。
近日,記者隨調查人員到事故現場調查時看到,大紅才鐵礦5號采場的2個采點垂直高度都超過30米,且無開采臺階,屬倒邊坡礦體。這2個采點均采用擴壺爆破掏挖式開采,存在極大的事故隱患,礦體隨時都可能坍塌。
隨后,調查人員又查看了3號采場的4個采礦點,發(fā)現有2個采點與5號采場的情況相似。另2個采點,各有一個平硐(獨眼井)已掘進近百米,硐內寬度超過10米,最寬處大約有18米,高度6米以上,頂板狀況十分危險,沒有發(fā)生大的事故純屬偶然。
陳果亮在接受調查人員詢問時承認,2號、4號、6號采場與以上2個采場的安全狀況基本相同。
瞞天過海非法開采
大紅才鐵礦于2001年6月拿到采礦許可證,2002年3月開始開采。
2002年6月,離其不遠的繁峙義興寨金礦發(fā)生特大事故后,山西全省非煤礦山開始進行停產整頓。大紅才鐵礦8月開始停產整治,到次年3月申請評估驗收。專家組按照《山西省非煤礦山安全技術評估報告書》的要求,對這個礦申請驗收的0號、1號露天采場進行了嚴格認真的評估,認為這2個采場基本達到安全整治條件,綜合評估分805分(800分為合格)。但須對存在的高邊坡等問題進行整改后,方可恢復生產。
毫無疑問,該礦在通過評估時,故意隱瞞了其2號、3號、。4號、5號、6號5個采場。
2002年初以來,國內鐵精粉市場形勢逐步轉好,一噸鐵精粉能賣到600元以上。于是,大紅才鐵礦礦主受利益驅動,在沒有得到批準的情況下,連續(xù)新辟2號、3號、4號、5號、6號5個采場。事故就發(fā)生在5號采場的南采點。
在2003年3月山西省專家組進行的非煤礦山安全技術評估的過程中,該礦有意隱瞞這些采場和采點,只將0號和1號這2個高度低、大角度邊坡的采點提供給專家組評估。對專家組提出的問題,這個礦也沒有認真進行整改,或者嚴格按照有關標準進行生產,而是開足馬力繼續(xù)生產。
這些違規(guī)采場開采前沒有進行設計,開采時沒有采礦作業(yè)規(guī)程,不按采礦證批準的露天開采方式開采,擅自違法進行井硐開采。開采過程中,又疏于安全管理,存在嚴重的以包代管現象,采場全部交給陜西、浙江、重慶、太原的包工隊。代縣安監(jiān)局于2003年6月和9月,兩次對這個礦進行安全監(jiān)督檢查,下達執(zhí)法文書,責令該礦停止違規(guī)采礦點的生產。但該礦陽奉陰違,拒不認真執(zhí)行安監(jiān)部門的意見,繼續(xù)違法違規(guī)開采,最終導致這起重大事故的發(fā)生。
“有水快流”代價慘重
代縣是山西省的貧困縣,但鐵礦資源豐富。代縣縣委、縣政府把利潤增長點放到了采礦業(yè)上,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內,該縣就上馬了15座鐵礦,還有3座正在加緊建設之中。
簡易上馬的鐵礦見效很快,僅發(fā)生事故的大紅才鐵礦在2003年有效生產時間不長的情況下,就上繳稅金近400萬元。小鐵礦先天不足,安全條件差,人員素質不高。大紅才鐵礦除在采場拉了一路供電線路外,幾乎沒有安全生產投入,采場也沒有一名技術人員。當救援人員趕到事故現場,需要測繪儀器測傾角時,礦方拿出的竟是一個陰陽先生看風水的羅盤。
“有水快流”固然能有一時之利,但由于礦山規(guī)模偏小、產業(yè)集中度低、生產方式落后,該縣的鐵礦后勁嚴重不足,且無序發(fā)展,難于管理。這勢必會影響當地經濟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和社會穩(wěn)定。
作為“有水快流的產物,山西目前有非煤礦山3000多座,與小煤礦一樣,存在太多的歷史遺留問題。非煤礦山安監(jiān)人員無奈地把自己的工作形容為“擦屁股”,工作總是千頭萬緒,問題錯綜復雜。近年來,盡管山西省的非煤礦山整治力度在不斷加大,到去年年底經省級評估驗收的礦山企業(yè)已達到70%,但由于礦山企業(yè)基礎太差,評估工作只能因地因時制宜,采取分類分級指導的辦法。2003年,全省真正通過《安全篇》驗收的非煤礦山企業(yè)僅有3家。
如今,代縣已經開始為取得當前的這點效益,付出慘重代價。去年初以來,代縣鐵礦共發(fā)生3起死亡事故,死亡6人。對于這個現狀,調查組建議:代縣縣委、縣政府應針對目前快速發(fā)展的采礦業(yè),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,統一規(guī)劃,綜合管理,確保非煤礦山的合理、有序、安全開采,使經濟實現高效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日常監(jiān)管有心無力
大紅才鐵礦是通過了非煤礦山安全整治評估的企業(yè),但在剛恢復生產階段就發(fā)生事故,令人震驚。
鑒于大紅才鐵礦在安全整治評估驗收后又出現了新的非法開采情況,且問題非常嚴重,山西省安監(jiān)局決定收回該礦的《非煤礦山安全整治驗收合格證》和《礦長安全資格證》,責令該礦全面停產整治,并由有資質的礦山設計單位對該礦進行開采設計。針對每個采場的實際,礦方必須制定作業(yè)規(guī)程,待省里重新組織對該礦的安全評估,且評估驗收合格后,才能恢復生產。
代縣其他非煤礦山在停產整頓期間,要針對評估驗收組提出的整改建議,進行安全自糾自查,切實清除違章違法的開采活動,消除新出現的事故隱患,經代縣安監(jiān)部門檢查合格后,方可按照標準恢復生產。
山西省安監(jiān)局副局長蘇保生認為,通過整治評估的企業(yè),如果不認真按照有關非煤礦山的法規(guī)、規(guī)程、標準進行開采,放松安全自我管理,極易在動態(tài)的開采活動中形成新的事故隱患。山西省安監(jiān)局在強調各類非煤礦山企業(yè)必須加強內部管理、落實各級責任制的同時,要求各級安全監(jiān)管部門特別對通過安全整治評估驗收的企業(yè)加大日常安全生產監(jiān)管力度,防止驗收后出現反彈和管理上的滑坡。對發(fā)現的非法開采現象和又出現新事故隱患的企業(yè),一定要依法處罰,并監(jiān)督其整改到位,絕不能因為通過評估驗收就放松日常監(jiān)督管理,更不能以整治評估驗收代替動態(tài)的日常監(jiān)督管理。
但是,記者對代縣安監(jiān)局有沒有力量實施強有力的日常監(jiān)督有些擔心。目前,這個局共有公務員9名,在開展安全監(jiān)管的同時,還承擔著經貿局和民營局的工作。局長陳甲云一身兼三職,事務纏身。他說,即使自己全身是鐵,又能打多少顆鋼釘?
——摘自2004年1月13日《中國安全生產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