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業(yè)規(guī)程未落實的代價
2000年4月3日22:20,某掘進隊施工的運輸機巷發(fā)生一起冒頂死亡2人的事故,其直接原因值得我們反思。
1 事故概況
該生產(chǎn)礦是集團公司最年輕的礦井,其現(xiàn)代化設施最好,井下機械化裝備精良,采煤工作面全為綜采,掘進、裝載機械化程度相當高。
該掘進隊的巷道設計長度為1417m,已施工1050m。采用工字鋼梯形支護,梁長3.2m,腿長2.8m。40T型刮板輸送機后跟膠帶構成出碴系統(tǒng)。當時巷道遇到斷層,掘進工作面大部分為巖石,作業(yè)方式為“四、六”制,每小班進尺2架棚,棚距0.6m。
4月3日零點班,安全檢查員巡查到該掘進工作面,發(fā)現(xiàn)存在4條安全隱患:①刮板輸送機尾無壓柱;②風筒末端距迎頭10m(作業(yè)規(guī)程規(guī)定不超過5m);③瓦斯探頭距迎頭20m(規(guī)定不超過5m);④大部分防倒器不能用(絲杠彎,銹蝕嚴重,擰不動),空頂高1m、長2m。
該安檢員立即向當班班長提出“隱患排除后方能進尺”的整改意見。班長答應立即整改,并組織工人將空頂處剎上小板,鋪上金屬網(wǎng),網(wǎng)上充填了裝滿矸石的編織袋,編織袋上又擺了幾塊小板。這時小板與巖石之間并未剎實,仍然有空隙。當班用這種方法進尺2架棚,下一個進尺班也用這種方法進尺2架棚,到出事故的晚八點班,掘進工作面已存在8架約5m長的這種空頂棚子。安檢員檢查完該巷道后又向其負責的另一個施工地點進行檢查,升井后填寫了隱患信息。安檢隊值班人員篩選出該信息并向施工單位下達了隱患整改意見書。由于種種原因,這份很有價值的意見書,從早8:00到晚8:00都未能到達施工隊值班人員手中。按該礦規(guī)定。每天晚8:00各生產(chǎn)單位都要參加安全生產(chǎn)分析會。會上,礦值班人員通報了該隊的隱患并印發(fā)成當天的信息日報。這時,距井下發(fā)生事故尚有4h20min。礦信息會結束后(約晚9:00),信息日報傳到了隊值班人員手中,值班人員向井下二部膠帶機頭打電話。該巷道一、二部膠帶機頭串聯(lián)兩部電話,相隔約400m。第一個電話是第一部膠帶司機接到,值班員讓其放下,再打第二個電話,第二部膠帶機頭電話無人接。這樣,地面與井下無法聯(lián)系溝通。晚9:30,工作面第一茬炮已放完,井下人員例行檢查后,認為棚子沒倒,打眼工就站在碴堆上打了4個周邊眼,之后出碴準備放第二茬炮。晚10:20,工作面一聲脆響,空頂?shù)?架棚梁被風化后離層的兩塊巨石砸倒(上面的一塊體積為1.5m×1